今天是:
您的位置: 首页 >老年大学

老年大学

【五老风采】纪健生:退休不褪色 余热映初心

健生先生现年78岁,1981年毕业留校工作,历任淮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、安徽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心主任。参与创办《古籍研究》杂志,并长期担任副主编、轮值主编;连任《安徽古籍丛书》编审委员会委员,现任编审委员会学术顾问,主编《安徽文献研究集刊》,曾任安徽省政协第七、八、九届委员,是著名的文献学专家。

纪健生先生数十年如一日,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、传承与地方文化建设,退休后依然热情不减、倾力奉献,力所能及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,充分展现出深厚的家国情怀与高度的文化自觉

一、深耕古籍,赓续文脉显担当

纪健生将毕生心血倾注于安徽文献整理与研究,这是他坚守民族文化根脉、挚爱家乡故土的生动体现。退休十八年来依然坚守初心,深耕古典文献,用心守护中华文脉,用行动生动诠释了对学术研究的真挚与热忱。

纪健生先生治学严谨,成果卓著。他常说:“干一行,爱一行,既然选择了古籍整理这一行,就必须全力以赴,希望能为这个行业做出贡献。”他选择了他热爱的古籍整理事业,便为之付出全部的努力与心血。2009年独立整理出版的《凌廷堪全集》(四册),荣获全国古籍优秀图书二等奖、华东地区优秀古籍一等奖;独立完成《嘉庆萧县志》和《光绪宿州志》的校点整理,并以此为基础推动编成《淮北旧志辑考》,填补了新建城市淮北的方志系统空白,在方志学界产生重要影响;同时还完成清代朴学大师江永《礼书纲目》百万字巨著的点校任务。

尽管已年过七旬,纪健生仍积极参与省委宣传部主持的重大文化工程《安徽文库·典籍编》的编纂工作,担任经部《礼》类小组负责人,负责编纂、提要撰写与审定,为建设文化强省贡献智慧与力量。

  二、薪火相传,弘扬师道育新人

纪健生是著名学者吴孟复先生(被誉为“安徽传统学术的领军人物”“桐城派最后一位大师”)的弟子,更是吴孟复先生学术衣钵的重要传承者与研究专家。吴孟复先生以其出色的学术成就,尤其是在国学领域的贡献,受到广泛尊敬。纪健生为吴孟复遗著的整理做了大量工作,撰写研究吴孟复先生文章十余万字,并倡导学校文科学报设立“吴孟复研究”专栏,且担任审稿专家,推动了学界对吴先生学术价值的关注。

同时,纪健生坚持吴孟复的学术薪火传递,长期担任《古籍研究》杂志编委,是青年教师在传统学术包括文字学、训诂学、古文献学、古典文学、语文教学等方面的咨询专家。学校图书馆建立纪念吴孟复先生的“山萝书院”(山萝是吴孟复老先生的笔名)时,他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,策划布局,提供图片、书籍、资料,撰写文字,专门创作骈文《山萝书院记》,并在书院讲堂首讲《认识吴孟复先生》,对青年学子传承文脉起到导引作用。

   三、服务地方,文旅融合焕新彩

作为知名文史专家,纪健生积极为淮北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、梳理与开发利用建言献策。

一是系统梳理淮北的文脉,撰写《淮北历史文化的疏理与分析》《淮北历史文化纵横谈》《保存文脉  牢记乡愁》等论文多篇,奠定理论基础。

二是深入调研相城、铚城(临涣)等地的历史文化遗产,精准梳理文化资源,特别是对历史名人和文化遗迹的保护利用提出建设性意见。

三是深度参与地方重要文旅工程建设,如口子酒文化博览馆、濉溪明清酿酒遗址博物馆、淮北老工业博物馆、花山公园等,在前期调研、项目论证及文字撰写等环节贡献专业力量。

   四、笔耕不辍,以文载道颂华章

纪健生先生退而不休、笔耕不辍,凭借深厚的历史文化修养和精湛的古典文学造诣,创作了大量传统文体的赋与碑记,成为淮北独特的文化名片。

赋颂城市与风物:在《光明日报·百城赋》发表《淮北赋》,向全国展现淮北历史底蕴与发展成就;创作《烈山赋》《淮北城市文化赋》《淮北历史三字经》等,助力市民了解乡史;《口子酒赋》在《安徽日报》连载引发关注,另有《塔山石榴赋》《国口窖赋》《南湖赋》《绿满相城赋》《和村赋》等,讴歌本地物产风光。

赋咏教育:为淮北多所大中学校创作校赋,如《煤师院赋》《淮北师大赋》《淮北一中赋》(新老校区)、《淮北实验高中赋》《淮北理工学院赋》等,彰显育人情怀。

铭刻历史:撰写《重建淮北广播电视发射塔碑记》《桓君山藏书处碑记》《颛孙子张墓园碑记》《重建古睢书院碑记》等碑文,记录城市变迁,传承历史记忆。其《淮北舰赋》则歌颂了军民鱼水情。

这些典雅厚重的传统文体创作,不仅丰富了地方文化表达形式,更是淮北师范大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文化成果,显著增强了市民认同感与城市凝聚力、影响力,并助推文旅融合与城市形象传播,为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做出了独特贡献。

纪健生先生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比热爱与坚定守护,以对家乡故土的深厚情感与无私奉献,坚持自己的信念与追求,在古籍整理、学术传承、地方文化建设、古典文学创作等多个领域默默耕耘,硕果累累。他退而不休,持续发光发热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位银发知识分子深沉的家国情怀与文化担当

(文:离退处/审核:谷凤艳/审校:宋兴华/终审:谷凤艳)